水深流靜談口德

 

愚者之心在其口,智者之心在其心。一條船或一輛車子,可由它發出的聲響,知道它是否出了毛病;人也可以由他的言語證明他是聰明或是愚昧。孔子說:「小人群居終日,言不及義。」先賢們也說:「病從口入,禍從口出。」「多言無益」便成為東方人的習慣,「坐而言不如起而行」也成為修行的金科玉律。

 

「沉默似金」。東方人認為「一切盡在不言中」是一種最大的默契,而相對「無聲勝有聲」,則是一種至高的享受;但西方人卻以為,不說話是種可怕的壓抑及訊息。

西方人認為沈默不語有害人際關係,如果對某一個人無話可說,表示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已出現了問題;倘若是對一群人或一個團體一言不發、悶不吭聲,不是表示不滿,就是嚴厲的批評及抗議。

 

    中國人是一群詩的民族、孝道的民族,也是一個沉默的民族;上焉者講求心領神會,以期達到「心有靈犀一點通」的妙諦,下焉者亦可避免「禍從口出」而無法收拾的局面。

「守口業,修口德」;「靜坐常思己過,閒談莫議人非」;「是非全因多開口,煩惱只為強出頭」;「見人只說三分話,不可盡剖一片心」等等格言和諺語,便成為中國人牢不可破的觀念及信條。

 

   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:人在極端悲痛、愁苦及鬱悶時,哇哩哇啦的大聲說話一番,便能獲得適當的渲洩而減輕壓力,長久保持沉默,如何得到渲洩呢?這就不能不談到「天人合一」的理念了。

 

    心中有事可以訴諸神明,可以告訴流水,可以嘯嗷白雲,可以與明月暢談,可以向鮮花傾吐,可以和清風對語,可以暢談對語的對象多多,又何必非「人」不可呢?

 

    雖然西方有識之士也說:「話若不精,不若閉上尊口。」「語多必詐,言多有失。」「越少思想的人話越多。」強調:「話是卑賤東西,多言不如多知。」然而他們仍堅信「說話是溝通的必要方法」,亦即用討論、諮商、辯論等方式來解決爭端而取得共識,是唯一的途徑。說話的抑揚頓挫之餘,還輔之以「肢體語言」呢!

 

    中國人何以不依賴言語來溝通呢?那是因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悠久光輝,在許多問題上早就有了共識與默契,是非對錯,各憑良心就行;再者就是文字的優美,以「筆談」更加清楚而具體呢!

 

文章來源  民俗介紹
 
 
☆心情點播☆--盡在不言中 (by 周慧敏)

作詞:黃桂蘭 作曲:林隆璇 編曲:王豫民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曾經想要對你說的字字句句 欲言又止的我卻詞不達意
其實我的感情你都看在眼裡 應該明白我的心

動人的話 別人都說的比我好
美麗的詩 又撲朔迷離 不容易傾聽

能不能就讓一切盡在不言中 我們之間無法言諭
不要去刻意經營所有的話語 我和你 盡在不言中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i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